离心机分离胶真空管离心后分离胶不上浮原因分析
用离心机是检验科的必备设备,使用频率非常***。工作人员通常以电子屏幕所显示的转速判断离心机工作是否正常,很少观察其转速的真实变化。然而,离心机在频繁使用一段时间后,电机电阻会增加、电压不稳等均可导致转速逐渐下降,而此时电子屏幕所显示的转速仍为正常转速。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,对离心机转速下降导致分离胶不上浮的现象进行分析,现报道如下。
相关原因分析
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以分离胶真空采集的血液标本,以3500r/min离心5min。偶有零星标本离心后,分离胶仍然在***下层,而不翻转上浮(见图)。为寻找原因,现从以下3方面进行分析。
图1离心后分离胶不上浮
对分离胶真空管的分析
分离胶真空管具有血清析出时间短、分离效果好的优点,且分离胶界于血清及血细胞之间,可有效保护血清成分,从而实现原管上机及原管保存标本。分离胶通常主要由硅橡胶、大分子碳氢化合物、疏水胶等组成,其密度为1.045~1.055,而血清和血细胞的密度分别为1.025~1.030和1.060~1.080。因此,在离心力的作用下,血细胞下沉,分离胶上浮而覆盖细胞层。分离后的标本分为3层,***上层是清澈、无纤维蛋白凝块或凝丝的血清,中间是分离胶,***下层为血细胞。分离胶中橡胶含量过***时,胶块因不易流动而不产生上浮现象。笔者在连续7天的1046例标本中发现26例标本中的分离胶不上浮,约占2.49%。异常标本来自不同科室,每天均可发现,但与当日标本量多少不呈比例。如果分离胶出现质量问题,异常标本应成批或集中出现。因此,鉴于异常标本仅零星出现,笔者考虑并非是分离胶质量原因所导致的分离胶不上浮。
对异常标本血液成分的分析
经查阅对应患者当日检测结果,发现26例分离胶不上浮标本对应患者中,有22例进行了纤维蛋白原(Fg)检测,其中2例结果正常,其余标本检测结果均升***(4.08~11.30g/L,平均5.73g/L);3例只进行了C反应蛋白(CRP)检测,其中2例升***;仅1例血细胞沉降率(ESR)升***(58mm/h)。由此可见,Fg含量升***可能是导致分离胶不能正常上浮的主要原因。Fg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,也参与止血及血栓形成。Fg相对分子质量较大,且极易在血液中形成网状结构。笔者认为,当血液中Fg含量较***时,血液凝固过程中生成的纤维蛋白增多,形成的血栓包裹层较厚,由于纤维蛋白的密度小于血细胞,而采血量为4~5mL时,所形成的血凝块较长,离心时对分离胶面产生的压力减大,从而造成分离胶不能翻转。由于本研究仅观察了7日的临床标本,故是否Fg含量较***的标本一定会出现分离胶不能翻转尚不能确定。
对离心机的分析
根据分离胶真空管的原理,在离心力必须达到足够***时,分离胶才能够从翻转至血细胞层以上,如果离心机转速下降,作用于分离胶的离心力达到不使分离胶翻转的要求,肯定会导致分离胶不能翻转。
为验证上述分析结果,笔者用新离心机将26例异常标本以3500r/min离心5min,所有标本中的分离胶均翻转并完整覆盖在血细胞层上,且血清清澈,无任何细小凝块或凝丝。由此可见,导致该26例标本中分离胶不能正常翻转的原因在于离心机故障。经厂方工程师检查,发现因长时间使用,离心机转子缺少润滑,电阻增加,电压不稳,离心力下降,导致电子屏幕显示转速正常而实际转速已经达不到要求。经添加润滑油、清洁轴承、更换相应配件,问题得以解决。综上所述,离心机转速下降比较隐蔽,不易察觉,易导致标本中的细小纤维蛋白凝块或凝丝漂浮在血清中,造成吸样针堵孔或加样不准确。本研究证实离心力下降时,对于Fg含量较***的标本易造成分离胶不能充分上浮翻转。因此,在日常工作中应密切关注离心机的实际转速,并定期对离心机进行维护、校正,从而确保工作质量符合***标准的要求。